微信禁止打卡诱导分享后如何获客?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微信终于出手了!

日前,微信发布《关于诱导分享朋友圈打卡的公告》。微信想表达的主要是净化朋友圈环境,禁止通过一些不正常的营销手段诱导用户分享朋友圈打卡。

微信指出,诱导用户分享朋友圈的方式有很多,都是微信生态中比较有效的裂变式增长方式。

所以微信此举意味着很多低成本的获客方法不能用了。有人调侃说,最赚钱的方法写在刑法里,最有效的增长方法写在微信的微信官方账号运营管理规范里。

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微信的打压呢?

关于利诱分享

说到流量主,大家都很熟悉媒体。谈概念就像有人说的:就等着别人点广告,坐着收钱。

其实这个说法只是普通用户的理解,对于微信官方账号来说是真的学会了,是整个微信官方支持的。

众所周知,现在的流量越来越贵,前几年特别流行的“裂变”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低成本获客方式,每天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和相关社区。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了微信的体验,所以微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禁止这样的营销活动。

失去这种裂变和低成本获客的方法后,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带动用户增长?

最近成长黑客这个概念特别火,我想很多人会认为成长黑客等于裂变,其实不是!

我们都知道用户生命周期模型AARRR,其中第一步A代表用户获取,很多公司的运营策略也是以用户获取为核心,裂变是一种低成本速效的获客方式。

然而,裂变获得有许多缺点,例如:

裂变获取的用户往往不是精准用户。

对于用户来说,裂变的套路在社区、朋友、好友的互动中不断泛滥,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用户的排斥,对品牌建设不利。

所以短期来看,裂变可能对流量建设有一定意义,但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根据微信近期的举措,未来会对裂变客户采取一定的限制。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尤其对于运营商来说,找到一个稳定且长期的用户获取方式尤为重要。

AARRR模型的另一个环节是用户留存。留住一个用户的成本明显低于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所以要调整用户运营的重心,更加注重用户留存。

推动用户分享的驱动有两种,一种是外部驱动,一种是内部驱动,但大部分用户是通过外部驱动来分享的。

比如微信在《关于吸引分享朋友圈打卡处理的公告》中提到:微信禁止通过利益诱惑诱导用户分享传播外链内容或微信公众号文章;

包括但不限于现金奖励、实物奖品、虚拟奖品(红包、优惠券、代金券、积分、话费、流量、信息等。),集赞、分组、分享可以增加抽奖机会和中奖概率,以积分或金钱利益诱导用户分享、点击、喜欢微信公众号文章;

其他软件诱导用户在朋友圈分享也是违法的,而这些都是外部驱动用户在微信上分享。

另一种驱动用户分享的方式是内部驱动。很多人可能会问,内驱的要点是什么?

我觉得是内容。好的内容有自传播力,与当前实时热点相关的内容可能传播力更广,但优质的内容会留住用户,优质的内容顾名思义对用户是有价值的。

尤其是在微信的生态系统中,优质内容是留住用户的关键。

总而言之,就是:

我们在做运营的时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用户留存和用户活跃度上。

在获取流量和用户的时候,尽量不要依赖短期的速效手段,而应该关注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从而达到产品本身具有增长动力的阶段。

关于打卡

微信这次提到的主要方法是打卡,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广告,很多情况下打卡是连续的。

也就是说,打卡是朋友圈长期免费的广告方式,并且基于微信朋友圈熟人的社交,提高了内容的真实性,可以达到很好的曝光效果,所以很多公司都会采用这种打卡的营销方式。

看来这种打卡营销模式以后在朋友圈行不通了,但是我们可以在哪个平台打卡呢?

这里给大家一点小想法。

朋友圈打卡的方式比较简单。基本上在朋友圈有两种呈现方式:

以联系的方式。

以卡片的形式

而且以上两种方式都是官方定制的内容,用户需要做的只是转发到朋友圈,用户的参与感较低。

这里有两个可以打卡的平台:微博和QQ。

与微信相比,微博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

我们可以在微博这个平台上鼓励用户打卡,尤其是针对教育类产品,创建一个话题,让学生在话题中参与打卡,营造特定的氛围。

至于打卡的形式,可以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编辑自己的演讲技巧,还有@官方微博,可以很好的互动。


还有一个大家很容易忽略的平台,就是QQ平台,在这个平台上,QQ的月活人数已经达到了1亿左右,但是很多公司只关注微信,忽略了QQ。

相对于微信,QQ是一个年轻的产品。相对于教育产品,QQ空房间也可以作为打卡场景,或者组建QQ群进行维护。

比如新东方某课程的打卡场景选在QQ空之间,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关于渠道

很多公司的新媒体运营只关注微信,认为新媒体就是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这就有些狭隘了。我认为,只要是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媒体,都是新媒体。

比如:微信、微博、Tik Tok、Aauto Quicker、微视、QQ、百度贴吧等都属于新媒体。

先说几个新媒体的具体操作方法:

、微博

微博平台是比较活跃的新媒体,很多品牌都有官方微博。在新浪微博平台,可以打造品牌个性化,与用户互动,增加用户对品牌的好感度。

微博里有很多营销游戏,微信平台的很多游戏都是从微博平台演变而来的。

比如:抽奖

微博抽奖方式有很多,关注抽奖,赞抽奖,转发抽奖或者转发@好友抽奖等等。

这些抽奖方式需要用户支付的运营成本低,所以用户参与度高,是增加粉丝数量的快捷方式,所以如果你想增加粉丝数量,可以选择抽奖方式。

最近还有个新方法,就是锦鲤鱼营销。

本质上,这其实是蓝V互动加抽奖的一种营销方式,众多品牌各自提供资源,共同互动,最终达到品牌曝光的效果,比如最近的支付宝微博营销等等。

、QQ

其实QQ成立的时间比微信早,但是给人的感觉是QQ相对于微信是一个年轻的产品。

原因是QQ与时俱进,契合年轻人的兴趣爱好等等,所以QQ的主要用户是后一代,甚至是后一代。

如果产品的主要用户是侯,可以重点关注QQ这个平台,充分利用QQ空之间的场景。

比如就大学生这个市场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QQ认证空房间,空房间的告白墙曝光效果比微信好很多。

所以品牌可以联合做一些线下或者线上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营销目标。

综上所述,微信的措施对之前的客户影响很大,我们要做出改变。

正如黄有灿在第三堂课上所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个人号堆砌的“私域流量”和“朋友圈”这两个流量阵地,将成为争议不大的流量运营禁区。

而且“社区”里可能还有一些空的房间。

不出意外的话,对于很多教育、电商、知识付费机构来说,微信生态下的社区化分发可能会成为人人的下一个着力点,有望成为“利用微信社交流量红利”的核心着力点,但也是有可能的,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微信新的着力点。

我们不仅要在微信平台上运营,还要关注其他平台,比如Tik Tok、QQ、微博。

来源:运营公司雷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作者:admin | 来源: | 发布于:2022-03-30 11: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