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再忙,也不要忙到没时间成长。
有人说:工作过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成长过程吗?
确实如此,但也有局限性。为什么?
每项工作都必须包含大量重复性和同质性的工作。如果一个人只从工作过程中学习,那么这种单一的学习方式必然导致其对成长的贡献越来越低。
保证每天都有成长的时间。其实就是说你可以拓展工作之外的其他成长方式。你的学习方法越多样化,你对成长的边际贡献就越高,成长就越快。
一个人如果在职场上持续上升,一定是有持续的增量增长。
一个日复一日消耗股票的员工,必然是一个不能提供惊喜的员工。有增量才有惊喜,才能持续上涨。
事实上,真正想成长的人都在尽一切可能创造条件来实现它。
对于逃避长大的人来说,忙碌的工作是他最好的保护色。
成长必须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甚至是一生。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自己忙到连成长的时间都没有。你要有增量思维,不断增量,而不是一直消耗存量。
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
不要把平台误认为是一种能力。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把平台的影响力当成了自己的力量,却忘记了如何提升和成长。
认不出自己是谁的人,即使能欣赏一会风景,终究走不了更远。
就像《乔家大院》里的孙茂才,他原本是一个失意的穷书生。他踏入乔家之后,为乔家的版图扩张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来被小我所困,不断做出有损乔家利益的事情,以至于被乔家彻底踢出局。
想要东山再起的孙茂才转向乔家的竞争对手千加,对千加说:
“我可以帮乔家成就大事,也可以帮你赚大钱。”
见钱家不急不慢地对他说了一句:
“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事业,而是乔家的事业成就了你!”
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没有别人提供的平台,你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
所以,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影响力,忽视平台的重要性。
优质的平台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红利和机会,也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遇到好的平台,一定要珍惜,要善于把平台的资源和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价值。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平台的光芒所蒙蔽而忘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生没有捷径。
看似平凡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职场从来没有捷径。任何阶段做一件事,年轻的时候踏踏实实的学习技能是最快的成长方式。
乔布斯曾经说过,“成功没有捷径。你必须把优秀变成你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和技能,才能把别人甩在身后。”
人生的道路上没有扶梯这样便捷的工具,只能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对此,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一步一个脚印太慢,照这样下去,永远实现不了梦想。
他们不懂积累的美好。一步一步的积累,会产生神奇的加成效应,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努力努力”听起来很平常,却蕴含着人生的道理。只有穿过马路,踩过坑,你才能真正知道它对自己的价值。
正视自己,注重积累,一步一步走是必经之路,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毕竟弹指一挥间不是一天就能做成的。
中国工程院首任院士黄旭华隐姓埋名,从青年到暮年,潜心研究核潜艇,成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年轻时刻苦钻研量子物理,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解决了“量子异常霍尔效应”这一世界难题。可见,要想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
成功没有捷径。捷径往往是最大的弯路。
在你的背后,那些看起来很轻的,都是无数汗水和努力的积累。任何走捷径的企图都会让你在未来付出更大的代价。
所有的工作
最后都是努力的结果。
刷知乎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些重要人物经常晚睡早起,但仍然精力充沛。是真的吗?
下面有一个非常精辟的回答:
“应该说没有那种能量的人是到不了那个位置的。”
很多时候,制约我们成长和效率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的精力。
有些人总是沉迷于各种时间管理应用程序,如“奇迹清单”、“滴答清单”和“番茄工作法”,以便更有效地工作...
结果时间管理没多大效果,手机上却有半屏app,让我更加焦虑。
其实时间是没法管理的。每个人每天都是一小时。然而,能源是可以管理的。你的体力,心情,注意力都可以自己掌控。
你应该管理精力,而不是时间。
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
学会专注,降低任务切换频率。
你必须学会集中精力,把%的精力放在%的事情上。
一次专注一件事,通过减少任务切换的频率,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能耗。
学会真正的休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
被称为“中关村劳动模范”的雷军,工作之余喜欢滑雪;村上春树喜欢跑步,他坚持了很多年。
每个人休息的方式不同,但休息的目的不同:更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只有休息好了,精力充沛了,才能更好的承受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这是一场职场马拉松。说到底,所有的工作都是辛苦的工作。
你必须精力充沛才能经受住这个世界的苦难。
文章转载自微信官方账号:插座学院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admin | 来源: | 发布于:2022-03-12 09: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