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也是分期?挑战欠条,花呗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见问题

这一次,腾讯真的出手了,决定正面PK蚂蚁金服,改写消费金融市场格局。

日前,刘欣财经获悉,腾讯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分付”(暂定产品名)。继蚂蚁花呗、JD.COM借条之后,“分付”代表腾讯系重燃信用支付之战。

未来用户使用微信支付时,或许可以先使用“部分支付”进行支付,然后延长支付时间或在账期内分期支付。

据悉,“分付”预计今年四季度上线,由微信支付团队运营,目前正与部分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处于洽谈合作阶段。未来“分付”或“微贷”将以开放白名单的形式,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助贷、联贷的模式运作。

即将到来的“分销支付”也意味着中国信用支付的长期格局很可能从2000年开始被彻底改写。

对外:挑战一批互联网巨头

腾讯推出信用支付产品,无疑是对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的积极宣战,也是对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一次有影响力的行动。

纵观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年,JD.COM推出“借条”,年,“蚂蚁花呗”正式上线。基于JD.COM和阿里的庞大生态系统,两家公司都首先尝到了信用支付带来的红利。

经过-年的发展,花坛和白条已经从阿里和JD.COM系统延伸到其他场景。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年底,借条的收入账户余额为人民币亿元。早在2008年上半年,柏华的贷款余额就已经达到了亿元。

毫无疑问,信用支付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用户的支付欲望,同时增加商家的销量。

以JD.COM为例。白条“掌舵人”徐凌曾经观察过使用过JD.COM服务的用户在消费前后的表现。与使用前相比,月平均消费订单增加了%,月平均消费金额增加了%。

对于信用支付平台端,一方面,信用支付业务可以收取C端用户的账单分期费和逾期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对B端商家收取服务费,增加平台收入。

虽然信用支付市场早已被鲜花和白条瓜分,但仍有玩家试图分一杯羹。

前几天,美团还推出了一款花一样的产品“买单”;百度家族的百信银行也开始试水虚拟信用卡,推出了“付伴”。至此,巨头间的信用支付之战正式打响。

老玩家们你追我赶,新秀实力不容忽视。每个玩家都拥有上亿用户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实力不容小觑。

持牌从业者分析,腾讯再入市可能为时已晚。“当用户的分期付款渠道习惯已经养成,想要改变市场格局的时候,或许只有多烧钱打分期免息战才能抢用户,然后腾讯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有分析认为,在实力上,微信的信用支付产品将是蚂蚁花呗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两者分别依托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但在目前的移动支付市场上,已经分别占据了半壁江山。

今年1月,支付宝宣布全球用户数已突破十亿,其中海外用户十亿,国内用户十亿。截至上个月,支付宝已经超过。每月10亿活跃用户。年底,微信支付绑定银行卡的用户已经超过1亿。

艾瑞报告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万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二十。%,其中支付宝占了。%的份额,而腾讯财付通(包括微信支付)排名第二为。%.

如果用户在消费支付环节想先消费后付款或者直接分期付款,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产品会被感知为第一优先。

超过1亿的潜在用户会等到微信支付推出“分支付”的那一刻,那绝对是消费金融市场格局被改写的时刻。

对内:完善腾讯金融科技生态圈。

事实上,从腾讯自身来看,似乎急需这种信用支付产品来刺激其金融科技业务的增长。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腾讯自主发展“金融科技”业务,成为与增值业务、网络广告业务并列的三大主营业务之一。腾讯似乎有意将金融科技作为未来的主要方向之一。

刚刚发布的二季报显示,2008年第二季度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至人民币。金融科技服务方面,商业支付用户数、商户数、交易量、营收均快速增长,促进了该细分市场的营收。

有分析认为,在腾讯的金融科技领域,支付占绝对多数。除此之外,其他金融业务也没什么质量。

对腾讯金融科技业务的梳理会发现,腾讯已经建立了理财、支付、证券、创新金融四大主线,包括理财通、腾讯微金、微信支付、QQ钱包、财付通、腾讯微证券、腾讯征信、腾讯金融云、腾讯区块链、腾讯信用卡还款、终身保险、手机充值等业务。

但只有在消费金融业务中,似乎缺少了一个环节。

目前,腾讯最缺乏也最适合为其金融科技业务带来增长动力的,无疑是消费金融产品。

腾讯投资的微众银行有现金贷王牌产品“微贷”,自身理财也推出了小额信贷产品“周转”。

如果说发展场景是阶段性的,腾讯并不缺乏任何场景,因为微信支付这个天然的支付入口已经连接了数千万个各种场景的商户,聚集了过亿的庞大用户规模,并且拥有极高的交易频率。

在今年的微信支付“媒体开放日”活动上,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副总裁耿志军透露,目前,微信支付日均交易量超过1亿次,连接了1万个个体商户和商家。以目前线下支付1亿元计算,剔除1亿人中的少部分老人和小孩,估计每个中国人每天消费两次。按照微信支付一万个商户的数据,预计每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个体商户。

论风控和科技实力,腾讯较早推出的微信支付点,以及向银行等机构输出科技能力的腾讯金融云,都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位接近腾讯的从业者坦言,其实腾讯内部对消费金融的尝试一直没有停止。“腾讯不是没想过做白条和花呗。早在几年前,FiT团队就想过开发白条、花呗等虚拟信用卡产品。考虑到腾讯庞大的用户群,以及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推出的背景下,这个想法最终被监管部门否决了。”

今年上半年,知情人士向刘欣财经透露,腾讯曾尝试在微信钱包的“手机充值”栏目开展手机分期业务,由腾讯投资的新分享科技服务(深圳)有限公司运营,但最终未能上线。

如果这款信用支付产品能够问世,可以完善腾讯的消费金融布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微信支付获得更多的商户、普通用户和交易量。

从开放的角度来说,腾讯增加了一个助贷产品,将接入更多的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一方面会给银行等机构带来更多选择零售资产的机会,另一方面会联合放贷,双方的风控互补,也是对整合能力的考验。

唯一担心的可能是微信的平均支付金额小于支付宝。如果用户按阶段划分账单,盈利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新网银行首席运营官刘波曾分析,微信支付人均账单不到支付宝的/,分期率下降或超过/。如果微信推出信用支付,用户分期需求不高,生息资产不够,差不多等于净损信用支付月均交易额的%。月均1亿的话,一年的损失就过亿了。

大象转身不容易。腾讯的信用支付产品能否打破消费金融市场,当然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文章转载自微信官方账号:新流量财经作者:小慧雅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源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编辑,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作者:admin | 来源: | 发布于:2022-03-05 00:50:49